四肢固定解决方案|桡骨远端锁定板系列
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离桡骨远端关节面75px以内的骨折, 该部位是松质骨与密质骨的交界处,为解剖薄弱处,一旦遭受外力,容易骨折。骨折后容易发生松质骨的塌陷,皮质骨的粉碎及桡骨缩短现象, 其发病率约占急诊骨折患者的17%, 其中关节内骨折占桡骨远端骨折的25%。
一、骨折发生机制
桡骨远端既是腕关节支撑韧带的桡侧起点,也为腕关节发挥功能提供了关节平台。桡骨远端关节面由舟骨窝、月骨窝和尺骨乙状切迹共同构成,该关节面是由背侧向掌侧、桡侧向尺侧倾斜的凹面,分别形成掌倾角(10°~15°)和尺偏角(20°~25°)。桡骨乙状切迹和尺骨头构成下尺桡关节(distal radioulnar joint,DRUJ),而DRUJ与上尺桡关节共同构成前臂旋转活动的解剖学基础。

图1.桡腕关节正常的尺倾角(1)和掌倾角(2)
“三柱理论”是由Rikli在1996年提出的生物力学模型,将桡骨分为桡侧柱、中间柱和尺侧柱3个部分。
图2.三柱理论示意图
桡侧柱: 由舟状窝和桡骨茎突组成,负担约40%的轴向负荷,是限制腕关节过度尺偏的重要结构,作为长桡月韧带和桡舟头韧带的附着点,通过对抗桡侧腕骨及腕关节产生的应力,为腕关节提供稳定的骨性支持。
中间柱: 由月状窝和桡骨半月切迹组成,负担约40%的轴向负荷,桡骨远端最重要的部分,其主要作用是将腕关节的轴向载荷沿该柱传向前臂,当月骨直接撞击该柱时可同时产生背侧和掌侧的剪切骨折,或造成关节面游离的骨块,即月骨窝骨折(die-punch)。
尺侧柱: 由尺骨茎突、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(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,TFCC)和腕尺侧韧带等组成,负担约20%的轴向负荷。是前臂屈伸、旋转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前臂任何外伤都可能导致桡骨远端发生骨折,包括剪切应力、纵向压缩及过伸过屈伤等多种形式的直接或间接暴力,其中最为常见的原因是在跌倒时,患者手部着地,暴力向上传导至桡骨远端而造成骨折。
桡骨远端容易发生骨折的内在原因有两点: ①桡骨远端为松质骨与密质骨的交界处,是力学传导的相对薄弱区; ②老年人桡骨远端骨质疏松加重,且反应能力下降,跌倒后更易发生骨折。
二、骨折分类
临床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以人名命名的方法和AO分类方法。
人名命名
表1. 人名命名的桡骨远端骨折分类
命名 | 骨折形态描述 |
Colles骨折 | 低能量、背侧移位、关节外骨折 |
Smith骨折 | 低能量、掌侧移位、关节外骨折 |
Barton骨折 | 桡腕关节骨折脱位,关节内骨折,累计掌侧或背侧 |
chauffeur骨折 | 桡骨茎突骨折 |
Die-punch骨折 | 桡骨远端关节面月骨窝凹陷骨折 |
AO分类
桡骨远端骨折共分A、B、C三大类,每类有3个组,每组又分3个亚组。
A类:关节外骨折 包括A1型:孤立的尺骨远端骨折;A2型:桡骨远端骨折,无粉碎、无嵌插;A3型:桡骨远端骨折,粉碎、嵌插。

B类:简单关节内骨折 包括B1型:桡骨远端矢状面骨折;B2型:桡骨远端背侧缘骨折;B3型:桡骨远端掌侧缘骨折。
C类:复杂关节内骨折 包括C1型:关节内简单骨折(2块),无干骺端粉碎;C2型:关节内简单骨折(2块),合并干骺端粉碎;C3型:粉碎的关节内骨折。

三、治疗方法
保守治疗指征:①无移位的关节外或关节内骨折;② 闭合复位后仍保持稳定的移位型关节外骨折;③一些低需求患者的不稳定型骨折(可耐受某种程度的畸形愈合)。
保守治疗以我国传统医学的闭合整复,石膏或夹板固定为主要方法,对于老年人的桡骨远端骨折一般建议保守治疗,约70%的桡骨远端骨折可通过保守治疗获得较好的疗效。
手术治疗指征:①严重粉碎性骨折且移位明显,桡骨远端关节面破坏并移位,其他无法手法复位的骨折;②手法复位失败,或复位成功但外固定不能维持复位,比如桡骨缩短>3 mm,背倾角>10°,掌侧不稳定,DRUJ不稳定,关节面台阶>2 mm;③对于残余畸形和复位不良接受度差的患者;④开放性骨折;⑤合并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或严重软组织损伤。
手术方式包括:①经皮克氏针固定;②外固定支架固定;③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;④其他手术方式。
四、广东施泰宝桡骨远端锁定板系列
